玻璃師傅專注每個步驟和細節,為品質和服務做保證.JPG 

【記者高雄報導】

「當科技小夥子遇上玻璃行的大老闆」

「我是一個門外漢,這些玻璃行的大老闆都知道,然而我卻變成他們口中最值得信賴的科技小夥子」,擋風玻璃網的創辦人胡維中笑著說:「也許,他們看到了我的堅持,跟我努力學習的傻勁。他們說,現在這個年代,沒有年輕人想要學汽車玻璃這種東西了。」兩年前,27歲的胡維中(Wei)頂著美國FSU MBA的光環、美國公司US Staffing 的工作經驗、以及他新創立的美國網路公司,回到台灣建立他自己的網路團隊。「當時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,然而一切都很實驗性」,Wei說。一年後,Wei燒光了第一筆四萬五千元美金的創業基金,美國夥伴也不得不選擇離開公司。Wei說:「當Josh告訴我,公司一直虧錢,他實在不忍心繼續領薪水時,我的內心真的很難過」。

 

2008年,當Wei 發現,他的網路創新服務,並不如想像中一般那麼快被美國市場接受時,他選擇蹲低。「我後來總算了解到,MBA畢業生當老闆的先決條件,就是把MBA的光環捨棄」。Wei說:「不論長在多麼高樹上的果實,最初都是從泥土中萌芽的。如果怕被泥土染汙上衣,就別想種出一片果實!」「對我來說,我浪費太多時間在做試算表了,現在的我,必須要努力到泥地中打滾!」

 

「堅持」,讓新價值得以誕生 

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及搜尋,Wei決定帶領他的新團隊,朝向一個網路業界中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領域出發─台灣汽車玻璃產業。「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,我做了很完整的產業分析,了解到台灣汽車玻璃產業有相當大的資訊鴻溝,造成了產業價值鏈利潤分配的嚴重扭曲。了解到這樣的事實後,接下來的事,對網路人來說就相當單純了─消除產業資訊落差,創造價值!Wei說:「然而,你不要以為我接下來就是每天都躲在機房裡寫網站。汽車玻璃產業,在台灣,是一個日據時代起就存在的產業,也是傳統產業中的傳統產業。」「我把Business Plan寫好後,花了整整三個月的努力,才讓第一家汽車玻璃行老闆同意跟我見面!

 

在台灣,登記有案的汽車玻璃行約為四百多家。由於玻璃型號的多元,一般汽車玻璃行的囤貨價值從一、兩百萬,到數千萬甚至上億都有。玻璃行規模的落差也相當大。一個城市的龍頭汽車玻璃行,實力可能足以掌握當地汽車玻璃60%以上的出貨量。然而,台灣車主卻鮮少知道汽車玻璃行的存在。據保車丸-線上汽車保修平台的調查,台灣車主九成以上不知道有汽車玻璃行這個產業存在。最主要是因為:玻璃行沒有行銷能力,無法越過汽車保修廠,直接面對到最終消費者。

 

「這實在是一個很怪異的現象」,Wei說:「在美國,要換玻璃的車主,大概都會找SafeLite (美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行,創建於1947年,總員工數超過9,000名,服務範圍涵括全美95%人口所在地),然而,在台灣,人們只要有車子的問題,好像都只會想到保養廠。」Wei更進一步提到:「其實,一整套的汽車玻璃換修服務當中,保修廠所提供的內容大概還佔不到5%,因為無論是玻璃材料、換裝工具、師傅、產品倉儲運輸,都是玻璃行負責的。」然而,保養廠一通電話給玻璃行,為保修廠帶來的利潤,很可能會佔汽車玻璃服務成交價的23成。「這個現象,在我這保修門外漢的眼中,是極度不合理的!」Wei說:「玻璃行承擔了所有的倉儲風險、貨運成本、人力(師傅)成本、及工具購置成本,然而他們所得到的獲利卻可能還比不上打一通電話的人。」

 

「當網路遇上傳統產業,YES WE CAN 

於是,Wei開始大力地向汽車玻璃行老闆鼓吹一場革命,宣揚網路科技足以終結資訊落差。這是一段很艱辛的旅程,玻璃行老闆們從拒絕、到傾聽、到認同、到大力支持,Wei前後花了近半年的時間 (2008年九月第一次被玻璃行老闆掛電話,到20092月,各地龍頭玻璃行在紗帽山上齊聚一堂,誓言支持新平台成立)。「我花了很大的心力!」,Wei說:「還不用管到玻璃是強化還是膠合、正廠還是副廠,常用車款的玻璃款項,在我目前的資料庫中,就已經有9,767筆。」「由於一開始玻璃行的資訊系統不完整,我必須去了解、分析這數萬筆的玻璃資料、找出規則、再把它轉換成對一般車主夠親切的資料模式,讓消費者可以在幾個Click內,可以找到他需要的汽車玻璃。」「所以,我一天到晚都在研究甚麼是後固定玻璃、後擋風玻璃、後三角玻璃」,Wei笑著說。

 

「這個線上平台會不會成功,我還不知道,不過對於從泥土裡扎扎實實往上生長,慢慢淬鍊出來的果實,我,有信心它不會苦澀!」

 

 資料來源:http://www.windshield.com.tw/Orders/WebNewsDetail.aspx?NewsID=1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dshie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